【金像獎】《花椒之味》11項提名獲業界肯定 麥曦茵堅持追電影夢:放棄才是最大代價

娛樂

發布時間: 2020/05/04 15:42

最後更新: 2020/12/03 16:04

分享:

分享:

麥曦茵憑《花椒之味》角逐第39屆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及最佳編劇。

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將於5月6日公布結果,導演麥曦茵憑執導鄭秀文主演的《花椒之味》入圍角逐最佳導演及最佳編劇。此外,《花椒之味》同時獲得最佳電影、最佳女主角、最佳女配角、最佳攝影、最佳美術指導、最佳服裝造型設計、最佳原創電影歌曲、最佳原創電影音樂、最佳音響效果共11項提名,成績卓越。

麥曦茵接受TOPick專訪時稱,覺得獲金像獎提名已是整個《花椒之味》共同努力的成果,且勾起拍攝時的回憶。

香港金像獎39年來首度取消實體頒獎禮 5月6日網上公布賽果

麥曦茵認為獲得提名是整個《花椒之味》共同的勞動成果。(受訪者提供)

麥曦茵回顧拍《花椒之味》

角逐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及最佳編劇的麥曦茵很感恩《花椒之味》的團隊能獲得多項提名:「彷彿就是今年內有很多需要關注的電影拍攝團隊,他們透過金像獎能夠被認知,能讓更多人知道他們的努力及存在,這件事是相當感恩的。」

她續指:「這是《花椒之味》拍攝團隊共同的成果,透過這個提名,可讓我們回憶起拍攝當時的苦與樂。覺得最珍貴的事就是,無論有沒有提名,我們之間的相處是專業的互信和交託,內裏蘊藏着夥伴間的情感和默契,很希望往後能將這默契延續下去,於不久的將來在片場內重遇。」

【金像獎】《叔‧叔》演同志跟古天樂爭影帝 資深綠葉太保難忘為星爺吞白紙

麥曦茵與鄭秀文、賴雅妍及李曉峰一起討論劇本。(受訪者提供)

麥曦茵從疫症獲創作靈感

受到疫情影響,不少電影工作者都面臨停工等難題,麥曦茵感慨指:「這段時間的末日感很重,問題不止是能否繼續開拍電影及電影能否於戲院內播映,更多的是關乎我們的生存和下一代。」

她認為:「這次的疫情令我感受到香港人的適應力很快、很高,大家很快便能凝聚、籌集物資去幫忙,當然有樂於助人的人,也有很自私的人。」

麥曦茵又謂:「生命是很脆弱的,同樣也可以很堅強,在大事件中便會感受到人性的好與壞,大家如何去give and take以及互相守護,這可以刺激到我們如何去創作和建立人性的筆記上可有更多的理解。」

【金像獎2020】古天樂郭富城挑戰冧莊影帝 鄭秀文第六度入圍角逐女主角 

麥曦茵憑《花椒之味》提名「最佳導演」及「最佳編劇」。(受訪者提供)

麥曦茵視旗下藝人為家人

既是導演又是經理人的麥曦茵,與旗下藝人在疫境中共同進退,決定暫停抽取佣金以減低演員的壓力:「因為工作減少了,若他們能有收入的話,便盡可能讓他們獲取其應得的收入及減低其壓力,起碼我們一起共度最艱難的時間。」

她續指:「我們也不知道的能夠捱多久,唯一能做的就是尋找方案、可能性,去維繫這個身份與關係。」

電影《烈日當空》為麥曦茵的出道作品。(受訪者提供)

回想最初,麥曦茵本來只想抱着幫助朋友的心態去協助演員看合約等:「以前沒想過以經理人的模式去運作,只是幫助朋友,相信很多經理人都是這樣開始的。」

她於2012年正式成立Dumb Youth並擔任經理人,旗下藝人包括林耀聲、岑珈其、黃溢濠、梁曉豐、曹震豪、盧鎮業等。

麥曦茵說:「我們也是邊走邊學、見步行步,每次的經驗讓我學懂下次如何可保護(旗下演員)得更好,下次能如何提醒對方。我們成為Dumb Youth的夥伴,同時也在分享一些看法和價值,即使聚在一起也不一定要有一件作品或完成一件事,但只要以這個模式繼續相處,它仍然能令我們有所獲得的。」

江嘉敏和盧鎮業於《曖昧不明關係研究學會》飾演一對情侶。(受訪者提供)

她形容與旗下藝人之間的關係有如姊弟:「守護對方如家人一樣,我們是真正的自由業者,處理得比較彈性。我們在契約或物理上的約束減至最少,並發現原來沒有這些綑綁時,我們便愈分不開,愈為對方思考和著想。」

身兼多職的麥曦茵曾出現過角色混亂的狀況:「可能做導演時不會這樣處理事情,但變成經理人後便會非常溫柔去處理一件事情,處理問題時會有不同態度、方法。正因身份不停地交錯,我更知道自己可有多少面向和可能性,呼喚不同的人性特質,流暢的切換是可以令對方感到舒適。」

黃溢濠和林耀聲於《曖昧不明關係研究學會》有HeHe情節。(受訪者提供)

麥曦茵不放棄電影

麥曦茵自2006年開始投身影視圈,她面對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繼續。

但她總覺得:「放棄才是最大代價。如果選擇放棄的話,即代表之前所做的不會計算在內,走過的路等於沒走過,反問自己便會覺得不能接受。我們未必知道自己的目地的在哪,現階段的目的地就是我們能夠繼續走這段路,通往一個未知的地方。」

麥曦茵感恩能獲得金像獎提名。(陳家瑩 攝)

麥曦茵面對情緒病

數年前,麥曦茵發現自己患上情緒病:「它的形成實在是太複雜,除從行業上認識到一些殘酷及現實的狀況外,我也不停地提問『是否要這樣?』、『真的要這樣嗎?』、『達成某事就要這樣嗎?』」

她將情緒病比喻為一位小朋友:「馴養內在小朋友的過程是一種角色扮演,如何以一個成年人的身份去問它『為甚麼?』、『其實你最不舒服是甚麼?』。學懂如何跟內心的自己溫柔地對話,實在太久沒有一個人可以摸着你的頭去問你:『你OK嗎?』沒人問你那便需要問自己。」

麥曦茵經常遇上一些難以理解的事情:「你看見一件事情況很壞時,周遭的人會說『......是這樣的』,那麼我們能夠做甚麼呢?我會去想就算世界如此,我們可以不是這樣嗎?我們可以改變嗎?我們能不選擇這個方法嗎?」

麥曦茵於數年前發現自己患有情緒病。(陳家瑩 攝)

麥曦茵拒習慣荒謬事

面對種種荒謬的事情,她認為:「有很多不能輕易理解的邏輯,彷彿不再是過往一直認知的邏輯,已跳出了可想像的程度。我們需要思考如何提高適應力和對荒謬的接受能力,但同時我們要不習慣、不麻木,每時每刻提醒自己不會再對那些衝擊有很大反應,但也害怕會習慣,怕有天對這些事情已不再有反應。」

她續指:「我們能否繼續坦承面對問題所在,仍然保持自由意志的狀態去作出一些決定。我們需要時刻保持敏感去關注身邊人的需要,令我們有存活於世的方法,以及珍惜你現有的選擇。」

Makeup & Hair:@carmencmakeup_hair
場地:GALET ANTIQUE

TOPick推出食物資料庫,搜羅本地多間餐廳及逾千款食物營養標籤,令您食得有營又健康,立即查看:bit.ly/2UJP4dx

記者:梁樂欣